yl23411永利(中国)官方网站-Best App Store

新绛县
发表时间:2023-03-20 16:22

 

20176239385524774.jpg

 

 

     新绛古称绛州,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现已公布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达693处之多,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,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,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,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7处,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。目前,已对外开放的景点4处:龙兴寺、绛州文庙、绛守居园池和城隍庙。

 

龙兴寺

20176221725182991.jpg

 

      龙兴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国家AA级旅游景区。位于古城北部高崖上,是新绛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
      龙兴寺创建于唐,原名碧落观,唐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改称龙兴寺,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此寓居,而改名龙兴宫,后僧人占居,恢复龙兴寺之名。
      1990年由于寺院年久失修,抢修了龙兴塔基,修建于山门、108级青石台阶等。2014年为提升景区品质,修缮了山门、东西厢房、碧落碑亭、大雄宝殿、龙兴宝塔等,新建了东西碑廊,使龙兴寺面貌焕然一新。
      寺院建筑雄伟,错落有致,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、东西碑廊、碧落碑亭、东西配殿、大雄宝殿、龙兴宝塔、宋金古墓、归璞园。其唐代书法珍品碧落碑、宋金彩塑及屡冒青烟的龙兴宝塔被人们称为“龙兴寺三宝”。


绛守居园池

201762216595768028.jpg

 

孤岛亭

      绛守居园池,国家重点公园、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AA级景区,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(公元596年),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,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官家园林,也是我国北方最古老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园池。园池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。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:范仲淹、岑参、欧阳修、梅尧臣等都曾到此咏诗作赋,留有文墨。北宋大政治家、文学家范仲淹曾有“静境合通仙,消荫不知暑”的佳句赞美园池。

20176221773110947.jpg

 

洄莲亭

 

20176221704236936.jpg

 

拙亭

      园池起初是由隋代内军将军临汾县令梁轨兴建的,当时他为官一任,体察民情,看到常常有旱灾困扰百姓,城池附近的井水又多为咸水,既不能饮用,又不能浇灌庄稼,于是他便从距县城三十里以外的“鼓堆泉”引来泉水,开凿了十二条灌渠浇灌农田,部分从州衙后面经过,流经街市和城郊,解决了百姓的吃水和灌溉问题。剩余的水从州衙后花园西北高地流下,形成瀑布,入园后形成一个大水池,即如今园池中的苍塘。园池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景色,每个区域内分别植有四季相应的迎春、夏荷、秋菊、冬梅等花卉。像绛守居园池这样可与苏州园林相媲美的写意山水园林,在北方算得上寥寥无几,在黄土高原更属凤毛麟角。

 

文庙

20176221721174438.jpg

 

文庙棂星门

 

20176221741731469.jpg

 

文庙大成殿

      文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古时按州级规模兴建,遵“文东武西”规制建在县城东北隅。创建年代待考。据庙内宋人集刻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碑《重修夫子庙碑记》记载,推断至迟为宋代所建,后元、明、清屡经增修,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、泮池、棂星门、大成殿、西厢房数间等。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古建筑群。

 

20176221743943093.jpg

文庙畔池

 

 

城隍庙简介

 

20176221735520177.jpg

      绛州城隍庙,位于新绛县衙坡上,始建于明洪武年间,历有修葺。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,后经重修呈现在的规模。现存建筑是2011年新绛县委、县政府拆除了党校,对照清光绪版《直隶绛州志》中的建筑图,在其原址上复建的。城隍庙坐北向南,南北长90米,东西宽45米,总面积4050平方米,两进院落,前朝后寝的形制,中轴对称布局,主要建筑有:牌楼、山门、献殿、东西配殿、主殿、东西廊房、放生池、寝宫、东西耳殿、十八层地狱。为前朝后寝的形制,体现了古代州一级城隍庙的建筑规制。

 

 

县城其它旅游名胜古迹


新绛天主教堂

20176221731826796.jpg

      新绛天主教堂,位于新绛县城内正平街中段,占地面积1037平方米。原为明代灵丘王府,原建有客厅、寓所、小花园等附加设施,但原灵丘王府现只存有门楼、钟楼、过厅等建筑。1937年原绛州教区荷兰籍传教士孔昭明监牧出资,在院中建一哥特式建筑的教堂,于1943年落成。该教堂以尖顶为特色,两侧钟楼高约43米,中为三角屏风,其后主体建筑屋顶形式为硬山顶灰筒瓦包沟,可以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。1966年,红卫兵拆掉教堂两翼的哥特钟楼。1989年教堂恢复原貌。该教堂与上海、广州、青岛教堂并称中国四大哥特式教堂。
      教堂建筑雄伟壮观,以尖顶为特色,尤其是教堂内部为巨型拱形建筑无一立柱,代之为九道巨型拱券,设计大胆,独具匠心,造型美观,是研究中西方古建筑的形制、结构以及演变发展的重要实例。同时它对研究晋南宗教文化有着重要实物参考价值。2004年11月15日被公布为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6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绛州三楼

      绛州三楼指钟、鼓、乐三楼。三楼依地势而建,座落有致,成三足鼎立之势,这样在近距离三楼并峙的景观,全国罕见。
      绛州鼓楼位于新绛县龙兴镇居园池社区东南部,贡院巷西端衙坡上,占地面积422.7平方米。创建于元至正年间(1341—1368),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、崇祯五年(1632),清康熙四年(1665)、乾隆二十七年(1762),1994年屡次重修。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。坐东西向,下辟东—西向砖券门洞,门楣前后匾额,东:“涵远”,西:“振昕”。楼身三层,面宽五间,进深四椽,三重檐歇山顶。周有回廊,鼓式柱础。一、二层檐下施斗拱,一层为一斗三升,二层为三踩单翘形制。券门两侧上方嵌石碣2方。与钟楼、乐楼并称“绛州三楼”。东门两侧嵌重修石碣2方。1996年11月20日,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      绛州钟楼位于新绛县城居园池社区内,贡院巷西端衙坡上,占地面积780平方米,据《新绛县志》载,创建于宋乾德元年(963),元至元十三年(1294)、明弘治元年(1488)、万历三十八年(1610)及清代均有修葺,1979、1994年又作重修。现存梁架为明代遗构。楼体边长为9.45米,方形基座高1.74米。楼身砖砌,四向辟砖券拱门,柱头上施阑额、普柏枋,斗拱形制为三踩单翘,每面置平身科一攒、出45°斜拱。梁架为抹角梁上承井口枋,十字歇山顶,琉璃脊饰。楼内悬金天德三年(1151)铁钟1口。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      绛州乐楼位于新绛县城居园池社区贡院巷西端,衙坡中段。坐南向北,整体东西长16.7米、南北宽8.87米,砖石砌台基高2.6米,占地面积148平方米。创建年代不详,现为明代遗构,民国三年(1914)及1983年均有维修、2008年落架大修。其面宽五间、进深四椽、重檐式建筑。下层为四坡顶,上层前檐歇山、后檐悬山顶,前出抱厦,二层梁架为三架梁通檐用二柱。檐下施三踩单翘斗拱 。戏台前面对七星坡,坡南低北高,利于观赏演出,与绛州鼓楼、钟楼并称绛州三楼。1996年11月20日,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绛州大堂

20176221762026377.jpg

      绛州大堂位于新绛县城居园池社区,新绛中学老校区宿舍区内,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占地面积1468平方米。创建年代不详,宋、元及明洪武九年(1376)、清乾隆十八年(1753)、光绪四年(1878)均多次维修。现主体建筑为元代遗构。大堂面阔七间、进深八椽、单檐悬山顶,梁架为六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四柱,堂内采用减柱造手法,内柱纵向施大内额与由额,与横向梁架承重,元代特征明显。
      绛州大堂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